close

 1.問:以往未曾得過肝病,也未曾有過肝炎的症狀,是否就需要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

答:罹患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的個體有很多人是沒有症狀的,只有少部份可能會表現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者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非特異性的症狀來;因此不能以症狀之有無來判定個體在過去或現在是否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唯有經由血清檢驗B型肝炎病毒特有之血清標記(包括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體以及核心抗體),才能判定個體是否屬於帶原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或者已對B型肝炎病毒產生相對應的保護性表面抗體,也唯有上述三種B型肝炎血清標記呈現陰性反應的個體,才表示在過去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才需要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以期能主動產生對抗B型肝炎病毒之免疫能力。 

2.問:已接受全程四劑的B型肝炎疫苗注射,何時才知道抗體已產生?

答:正規的B型肝炎疫苗注射,需要接受全程四劑的接種;前三劑相隔四個星期,最後一劑稱為追加接種,時間距離第一劑注射一年後。以成年人而言,完成前三劑疫苗注射後,大約有70%~80%之注射人口群能產生抗體;而在接受追加接種後,抗體的出現率則接近90%;個體接受疫苗注射後是否已產生抗體,則必需經由抽血檢驗B型肝炎表面抗體之有無及濃度,才可知曉。

3.問:近幾年來,在報章雜誌上常看到「小型肝癌」這個名詞,並且有的雜誌竟宣稱肝癌是可以根除的?

答:事實上,對付任何癌症最重要的是能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以及早期切除。由於近年來,醫學科技的進步,在某些罹患肝癌之高危險B型肝炎帶原者中,以超音波檢查可以偵測出能以外科手術切除的所謂「小型肝細胞癌」簡稱「小型肝癌」;這種「小型肝癌」是指肝細胞之直徑在3公分以下者稱之。因此對於罹患肝癌之高危險帶原者,建議病患能夠定期在三至六個月左右,接受常規肝機能檢查、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以及腹部超音波掃描,希望能篩檢出能以手術切除的「小型肝癌」。

4‧問:四年前,因為捐血而有機會抽血檢查肝機能及B型肝炎表面抗原,卻被告知肝機能有輕微異常以及表面抗原呈現陽性反應。因此定期在醫院診治;三個月後肝機能恢復到正常範圍以內,便末曾再到醫院抽血檢查;而在往後三年內未曾抽血檢查;但前天接受肝機能檢查竟發現GPT為正常上限之兩陪左右,醫生卻診斷為「慢性B型肝炎」了?

答: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之個體所遭遇到的命運都不盡相同。在台彎地區,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70~80%之個體會產生相對應的表面抗體,其餘15~20%則演變成帶原者(即血清中持續存在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在帶原者中有70~90%終其一生,肝機能皆在正常範圍以內,其本身亦無自覺的症狀,就是所謂的「無症狀健康帶原者」;其餘大約10%之帶原者,不幸被歸類為「慢性B型肝炎」。由於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持續而漸進性的;因此有些病人來醫院求診時,或許就被醫生判定為「肝硬化症」,或者某些病人則被發現已是「肝細胞癌」。除外,在B型肝炎病毒的自然感染史中,個體的肝機能異常程度起伏不定;在長期追蹤中,或許會發現個體之肝機能會在正常與否來斷定病患的「肝炎」己經痊癒;因為事實上,個體的血清B型表面抗原還是呈現陽性反應,所以在臨床診療中,醫生經常告誡病人「一旦帶原,終身帶原」,因此不能以一次正常的肝機能檢查來判定肝炎己痊癒;更何況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對個體本身而言,大部份不會產生症狀;但卻能使個體的肝臟在不知不不覺中,步向更嚴重的肝病變,如「肝硬化症」或「肝細胞癌」;因此長期的定期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臨床診療中,所謂「慢性肝炎」是指在6個月期間的肝機能檢查中,肝機能尚末能恢復正常,便稱之為「慢性肝炎」了。

5‧問:有人說「一旦帶原,終身帶原」?

答:「一旦帶原,終身帶原」,有些學者則認為事實上並不盡然,其認為每年約有1%的帶原者之抗原會消失而產生抗體。但經長期的臨床觀查,發現這些抗原的消失,只不過是因為血清中的抗原濃度很低,甚至以目前最精密的檢驗方法也無法探測出抗原的存在而已;但假若用DNA探針試驗時,或許能偵測出B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因此稱之為「低濃度B型表面抗原帶原者」,事實上,個體還是處於B型肝炎病毒之感染狀態,我們不可等閒視之。

6‧問:我有一個很要好的男朋友,已論及婚嫁中。但在一次例行的健康檢查中,醫生告知其有肝機能異常,而且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請問將來結婚後,我是否會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

答:如今配偶的一方是帶原者,已是既定的事實,我們只能對於帶原的另一方告知「B型肝炎」的事實及其預防之道。但既然雙方決定要共同生活在一起,難免有親密的行為;因此對於另一方配偶,我們希望其能夠接受B型肝炎血清標記的檢查,以決定是否為帶原者或者其已有表面抗體或者其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對於前兩種情形,則不需要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最後一種情況,則應建議其配偶接受全程疫苗注射最後一種情況,則應建議其配偶接受全程四劑的B型肝炎疫苗注射,以期能產生相對應的抗體。如此一來假若不幸被另一方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亦能即時產生主動性的免疫抗體來對抗之。

7‧問:有一位B型肝炎帶原者,已有輕度的肝機能異常;一年前,在大醫院曾經做過一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沒有特別的異樣。一年後,在一次常規的身體檢查中,也做了超音波檢查竟被告知已有「肝細胞癌」了。

答:根據臨床研究中「小型肝癌」要長大到超音波檢查能夠發現的期間,需時四至六個月左右。因此,建議B型肝炎帶原者,應可能在三至六個月左右,定期追蹤腹部超音皮檢查,以便能早期發現可以手術切除的「肝細胞癌」。 

8‧何謂「B型肝炎之高感染危險群」?

答:所謂B型肝炎之高感染危險群是指某些尚未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的個體。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必需與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作頻繁接觸,甚至有個體親密關係,他們隨時都有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險,因此對於這些人口群的B型肝炎防治工作是不容忽視的。高感染危險群包括有:帶原母親所生的親生兒。帶原者的家人及其親密的朋友。有同性戀嗜好者。經常作性雜交的人群如妓女、嫖客。生活於教養院的低能兒。有靜脤注射習慣的癮君子或監獄服刑人。長期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在血庫工作的醫護人員。長期接受輸血的病人,如血友病患。免疫系統有缺陷的病人。

9‧問:家中有帶原者,是否會傳染給家庭內的其他成員?

答:根據美國一項有趣的研究調查,發現B型肝炎帶原者傳給配偶的機率為45.8%,遠高於傳染給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之17%;假若帶原者亦為e 抗原陽性,其傳染率提高高到78.3%,因此可知夫妻間的親密關係也是水平感染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對於帶原者來說,應該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不要共同牙刷或刮鬍刀。

10‧問:母親是B型肝炎帶原者,其生下的新生兒應如何來預防變成帶原者?

答: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帶原母親所生下的新生兒將來成為帶原者的機率約為40%,假若帶原者e 抗原亦呈現陽性反應,則新生兒成為帶原者的機率則提高至90%左右。對於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B型肝炎疫苗的注射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因此,我國在民國73年7.月開始推行全球第一個全面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預防注射的國家。希望經由疫苗的注射來降低新生兒的帶原率。以目前之成效,十分令人滿意,因為經過多年追蹤調查得知,經過疫苗注射之新生兒帶原率已降至10%左右;不幸的,那些仍然成為帶原者的新生兒可能是在母親懷孕時在子宮內早已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了,或者是接種者之特種體質及接種過程中有所疏忽所致。

11‧問:何謂「肝細胞癌之高危險B型肝炎帶原者」?

答:所有40歲以上的男性帶原者;因為肝細胞癌中,男性與女性所佔的比率約為4比1。在家族中,有罹患肝細胞癌的近親者;根據臨床研究報告,近親中有肝細胞癌罹患者,其本人之肝細胞癌檢出率最高達56.9%肝硬化之肝細胞癌檢出率為5.5%而無症狀帶原者則為0.5%。 停經後之女性帶原者:本身已確定有肝硬化症或者有活動性之慢性肝疾病者,根據長期臨床追蹤顯示,每年大約有6%肝硬化症病患最後會轉化為肝細胞癌而加速死亡 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帶原者:在工作上經常需接觸某些致癌化學藥物或長期服用某些有特異性藥物的帶原者。 長期多量飲酒的帶原者:長期食用含有大量黃麴毒素的過期花生、玉米等豆穀類食品的帶原者。

12‧問:帶原者是否可以經由注射疫苗來產生抗體?或者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加強身體的抵抗力?

答:所謂的「B型肝炎疫苗」是由健康無肝病的帶原者之血清經過嚴謹的化學及物理的滅菌步驟,所提煉出來純化之表面抗原;而帶原者本身即已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侵襲而成為帶原者,本身的免疫機構未能消滅進入體內的病毒,不幸的使病毒長期寄生在肝細胞中,並經由血液傳播出來。因此B型肝炎疫苗的注射,對於帶原者根本無法產生效用。除外,個體年齡越小時得到B型肝炎病毒,其成為帶原者機率也就越高。所謂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指是濃縮的B型肝炎表面球蛋白;帶原者接受此免疫球蛋白之注射亦無法增加本身對於B型肝炎病毒之抵抗力。

13‧問:什麼是「肝炎」?

答:肝臟受到某些外來的致病因素如病毒、酒精、化學藥物及微生物等,而使肝細胞本身受到損傷、變性甚至壞死的現象,統稱之為肝炎;簡而言之,便是指肝細胞發生炎症反應的現象。雖然,肝臟細胞發生炎症反應,在臨床上可能無法顯現出任何異常的表徵,(或謹能由肝臟病理組織切片檢查方能得知肝細胞已經受到損傷。或者僅能在肝機能檢查上呈現異常的現象)。 

14‧問:「肝機能」異常,是否就表示得到「肝炎」?

答:在中國人傳統的醫療意識當中,不少的人認為「全身倦怠」就是表示得到了肝炎;或者自行到檢驗院抽血檢查肝機能,假若發現有異常的現象,亦可能被告知得到了肝病;事實上,這是極為錯誤的觀念。在日常醫療中,所謂的「肝機能檢查」,含有不同層面的臨床意義。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的肝機能檢查的項目,不外是包括膽紅素(Bilirubin)、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免疫球蛋白試驗(TTT ,ZTT),轉氨□(GOT、GPT)、膽道酵素(r-GT、Alkaline phosphatase)、血清氨 ( Ammonia)、凝血□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膽汁酸(Bile acid) 等等,不同項目的檢查,皆代表著不同的臨床意義。這些「肝機能檢查」,不但可以用以了解病患肝臟之肝細胞損傷的程度,更可以評估肝臟細胞機能的存留度;但除了能反映肝細胞本身直接的傷害之外,像其他膽道疾病(如膽結石)、循環器官疾病(如心臟衰竭)、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以及感染症疾病(如結核病),都能間接使得肝機能呈現異常的現象。因此,所謂的「肝機能檢查」,僅表示肝臟受了某些損傷,並不表示病因,只能提供專科醫師,對於疾病診斷的參考依據,而並不是讓病患認為「肝機能異常」,就表示罹患某種「肝疾病」,如果因而延誤診治,反而得不償失了。

15‧問:什麼是「B型肝炎病毒血清標記」?

答:這是肝膽專科醫師經常跟病患討論的問題。由於65~70%左右的人口群,雖然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侵襲;但在臨床上,卻沒有呈現任何明顯的症狀,或者這些帶原者也未必表現出特異性的症狀;既然如此,如何得知病患是否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因此,唯有抽取血清測定「B型肝炎病毒血清標記」,才能得知。一般來說,B型肝炎病毒在血清學上能夠表現出三大抗原抗體系,其中包括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B型肝炎核心抗體及抗原,以及B型肝炎e 抗原及抗體。這些抗原及抗體的存在與否,皆代表不同的臨床意義。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是表示血清中含有B型肝炎病毒;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表示個體在過去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而目前已完全康復並且血清中能夠存有相對應的抗體應不會再感染B型肝炎;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表示個體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Anti-HBc)表示感染個體內之病毒正處高度的繁殖力及感染力之狀態,又假若Anti-HBe陽性表示繁殖力及感染力比HBeAg 陽性的個體來的低。以上介紹一些簡單的概念;事實上,在臨床診療中,可以發現不少不同的組合,也就代表著感染個體與B型肝炎病毒正處在何種關係之中,而呈現不同的臨床意義。

16‧問:我是一個「慢性B型肝炎」病患,定期在醫院抽血追蹤檢查;每次醫生都檢查GOT、GPT兩項;請問這兩項代表著何種臨床意義?

答:罹患慢性B型肝炎的病患最重要的就是定期追蹤檢查,以期能夠了解目前個體正處於何種B型肝炎感染的狀態。肝機能檢查中的GOT及GPT是一般肝炎病患所熟悉的項目之一;在病患閒聊討論病情之中,有些人也以GOT及GPT的高低來代表病情的穩定與否;事實上,所謂的GOT及GPT僅是代表一時性的肝細胞損傷的程度。由於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持續而漸進性的;病毒本身占據在肝細胞中,而在某些情況下,隨時會使肝細胞受到破壞而壞死而使得肝細胞內的GOT及GPT等酵素釋放到血清中。因此我們可以間接由GOT及GPT數值的高低來大約估計某一時段的肝細胞損傷的程度

17‧問:在定期的肝機能檢查中,GOT及GPT皆在正常上限兩倍以下起伏不定,有時亦可呈現正常的現象,是否這種現象將來會演變成「肝硬化症」或「肝癌」的機會較低?

答:答案是否定的。一般病患可能誤解COT及GPT在臨床上所代表的意義。事實上,GOT及GPT僅代表一時性肝細胞損害的情形;但並不代表肝臟所處的狀態。用一般常規的肝機能檢查在慢性帶原者中來篩檢肝癌,甚至「小型肝癌」是不夠的;或許需要加上定期的檢查甲型胎兒蛋白以及腹部超音波掃描,甚至要利用到X光血管攝影檢查電腦斷層檢查,才不會有所失誤。

18‧問:我聽人家說:「甲型胎兒蛋白」升高便是罹患了「肝細胞癌」?

答:其實並不盡然。甲型胎兒蛋白異常升高並不一定表示已罹患了原發性肝細胞癌,像懷孕時或者肝細胞因大量破壞而再生時,甲型胎兒蛋白亦會增加。但假若甲型胎兒蛋白濃度持續增加,甚至超過400 單位(ng%)以上,可能就要懷疑肝細胞癌了。事實上,在肝細胞癌的檢查中,僅有80%的肝細胞癌有異常的甲型胎兒蛋白,而且其中40%僅較正常值上限稍高;其餘20%的肝細胞癌,甲型胎兒蛋白分佈在正常範圍以內;因此若有甲型胎白蛋白異常升高的現象;切勿一股腦兒的就想到是原發性肝細胞癌,應該立刻去找專科醫生討論,再做進一步相關的檢查才來作正確之判讀。

19‧問:被A型肝炎病毒感染後,是否會變成「慢性肝炎」?

答:事實上,A型肝炎病毒是一種「良性」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經由食用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的。也就是30年前所謂的「傳染性肝炎」。感染到A型肝炎病毒之病患,可能引發類似「感冒」的症狀,如全身倦怠:關節酸痛、甚至發燒及黃疸的現象。但是A型肝炎很少會演變成「猛暴型肝炎」。一旦感染到A型肝炎病毒,病患只要經過適當的休養以及飲食的調適;絕大部份的人肝機能都會很快地恢復正常,並能產生終身免疫的抗體,而並不如B型肝炎病毒感染會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而死亡。

20‧問:我是「B型肝炎帶原者」,肝機能一向都很正常;前些日子,突然間感覺到全身倦怠、食慾不振以及出現茶色尿的現象;而到專科醫師去診治,結果醫生竟然告知GOP及GPT皆在400~500單位左右,並且合併D型肝炎病毒感染。

答:1977年,義大利腸胃科教授Rizzetto先生,首先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B型肝炎帶原者的肝細胞之細胞核,發現一種異於B型肝炎核心抗原的顆粒,而稱之為「S因子」。而此種「S因子」能夠使得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的肝細胞引起加成的破壞作用。換句話說,使得GOT及GPT出現異常上升的現象。而將此種「S因子」所引起的肝炎稱之為「D型肝炎」。事實上,D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最微小的RNA病毒;它是一種有缺陷的病毒,不能自行完成複製及繁殖之程序,而必須借助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為外套,才能使受感染的細胞發生肝炎的現象。在台灣地區,D型肝炎的感染約佔B型肝炎帶原者的3~5%;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其一稱同期感染(Co-infection)是指B型肝炎病毒與D型肝炎病毒同時感染個體而產生急性肝炎的現象;另一稱重覆感染(Super-infection) 是指D型肝炎病毒再次感染到B型肝炎帶原者,而使得原有已受感染的肝細胞,再次產生加成的破壞現象。

21‧問:本人肝機能一向很正常,四年前,因接受子宮切除,曾經輸血1000c.c.;半年後,在一次常規身體檢查,竟然發現肝機能不正常現象;後來請教專科醫師,經過詳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可能得到非A非B型肝炎;他並且說我很可能得到了C型肝炎。

答:目前捐血中心對於供血者的篩檢包括有GOT、GPT、HBsAg、VDRL以及 HIV,由此檢查可以排除某些肝功能異常,B型肝炎帶原者,梅毒以及愛滋病的供血者。但雖然如此,某些受血者還是經由輸血而得到了肝炎。根據台大醫院對於受血者的長期追蹤,發現輸血後肝炎約有13.6%,其中94.3%歸納為「非A非B型肝炎」;又根據捐血中心對於肝機能正常而B型肝炎表面抗原陰性的供血者篩檢C型肝炎抗體,發現C型肝炎病毒抗體的出現率亦有1.7%;因此我們對於輸血之適應症應抱持著謹慎的態度,以防範得到某些不知名而將來可能出現的傳染病;而不接受不需要的輸血治療,才是正確的觀念

22‧問:某一B型肝炎帶原者之肝機能在長期臨床追蹤中,皆呈現正常。但最近突然發生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以及解茶色尿,並且呈現黃疸的表徵;而生化肝機能檢查,竟然發現GOT及GPT在700~1000單位左右。

答:在某些慢性B型肝炎病患或無症狀健康帶原者之長期臨床觀察中,可能會發現一些像急性肝炎一般癥象;如全身倦怠、嗜睡、甚至出現黃疸的現象。而肝機能檢查或許更發現GOT及GPT會由輕度不正常升高至正常上限值的五至十倍以上;這便是臨床上所謂的「慢性B型肝炎合併急性發作」,而並非一般病患認為自己又得到了「急性肝炎」。或許重覆感染D型或C型肝炎。

23‧問:引起「慢性B型肝炎急性惡化」的因素有那些?

答:引起「慢性B型肝炎急性惡化」的因素,可以由幾個臨床層面來探討: B型肝炎病毒複製之再活化:由於B型肝炎病毒在Anti-HBe陽性之帶原者之肝臟中發生自發性的活化,或者由於病患在某種原因之下接受類固醇等免疫抑制劑之治療或其他化學藥物之治療;而在停藥後使得個體本身免疫系統失調,而引起一連串免疫攻擊,而增加病毒複製之能力,使得肝細胞所產生的炎症反應更為據烈,而加速肝細胞之破壞並引起急性發作。 在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過程中,個體會發動免疫攻擊,以清除被病毒所占據的肝細胞,進而使肝細胞大量破壞;尤其,在e抗原陽性帶原者轉換為e抗體陽性的情況下,此種現象更加明顯。由於肝細胞在一時間內大量壞死,而臨床上肝機能表現出急性惡化的現象。 慢性B型肝炎的帶原者,亦會遭受到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而產生肝細胞加成之破壞現象;除此之外,其他病毒,如A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以及其他「趨肝性病毒」亦會照成B型肝炎帶原者的重覆感染,而產生惡化現象。 或許病患本身有長期多量飲酒的習慣,或者長期服用對肝有毒性的藥物、或者個體本身亦罹患自體免疫的疾病;這些亦會造成肝機能加成之惡化現象

24‧問:引起「肝炎」的因素有那些?

答:上面已經提過,所謂肝炎是指肝細胞受到傷害進而產生變性或壞死的現象,也因此導致肝臟各種機能出現障礙。能引起「肝炎」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是有「傳染性」之肝炎,另一則「非傳染性」之肝炎。「傳染性」之肝炎中,以病毒所引起之肝炎最為常見;尤其是在台灣地區,90%的傳染性肝炎是屬於病毒性肝炎;而其中以「B型肝炎」占70~80%,「D型肝炎」占10%,「非A非B型肝炎」占20%;在非A非B型肝炎中,C型肝炎病毒占其中之絕大部份;以上這些病毒性肝炎皆會引起肝細胞發生慢性炎症反應,便是我們所稱的「慢性肝炎」。  除外,A型肝炎病毒不會造成感染個體之慢性變化,亦較不易發生猛爆性肝炎。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傳染性肝炎尚包括有「細菌性」以及「原蟲性」所引起的肝炎。非傳染性的肝炎「即非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有長期多量飲酒所造成的「酒精性肝疾病」及化學物質或藥物所引起的「化學性肝炎」。其餘,如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或者少數之威爾遜氏病等,所引起的反應性非特異性肝炎。除此之外,像糖尿病、高三酸甘油脂,甚至於肥胖症者等新陳代謝的疾病,亦會引起肝細胞本身的變性。  而這些病患,可能大部份被超音波檢查診斷為「脂肪肝」;還有如長期循環衰竭以及長期罹患感染病,其在臨床上亦可能出現異常的肝機能。

25‧問:是否「病毒性肝炎」都會導致「慢性肝炎」?

答:所謂「慢性肝炎」是指在不定期的長期臨床追蹤中,肝機能呈現持續異常的現象超過6個月以上者,便稱之為「慢性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除了A型肝炎,病毒之免疫力。也就是說,個體能在以後受受B型肝炎病毒侵襲後,能利用其存有的抗體,或者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抗體,來對抗入侵的病毒。雖然個體已對於B型肝炎,病毒感染個體後能在大約二、三個星期左右恢復正常並能產生終身免疫,而不會變成慢性肝炎之外,其他如B型肝炎、D型肝炎及C型肝炎有部份的病人會會導致慢性肝炎之後遺症。

26‧問:本身已具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是否可能還會再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

答:血清中已存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便表示個體在過去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已產生對抗B型肝炎病毒之免疫力。也就是說,個體能在以後受到B型肝炎病毒侵襲後,能利用其存有的抗體,或者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抗體,來對抗入侵的病毒。雖然個體已對於B型肝炎病毒產生免疫力,但並不表示其對其他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因此,將來亦有可能因其他病毒的感染而發生相對應的肝炎病變。

27‧問:為何已被醫生診斷為「肝硬化症」,但肝機能檢查中之GOT及GPT卻在正常

答:這種現象並非不可能發生,因此也告訴我們「肝硬化症」並不一定在臨床上出現任何表徵。某些不活動性的「肝硬化症」,其肝機能檢查結果,可能皆在正常的範圍之內。而GOT及GPT僅是代表肝細胞變性或壞死的指標。因為這些「肝硬化症」的病患是處於疾病的緩解期,也就是肝細胞發生損傷的現象已降至最低。因此,肝機能檢查中的GOT及GPT會在正常範圍之內。因此,這種現象我們得知千萬不能以GOT 及 GPT等數據的高低來判定肝臟本身傷害的程度。

28‧問:為何新生兒必需接種「B型肝炎疫苗」?

答:B型肝炎病毒傳染有兩大途逕:一是母子垂直傳染,或者周產期傳染,二是水平傳染。其中母子垂直傳染是指帶原母親經由生產過程而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這種傳染途徑約占了50~60%,是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途逕之一。事實上,年齡越小越早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將來成為帶原者的機會也就越大。因此,帶原母親所生的新生兒,假若不接受疫苗注射,將來成為帶原者的機會達40%左右。假若,母親又是e 抗原陽性之帶原者,其成為帶原者的機會則提高至90%左右。但是,假若新生兒在出生時,能夠注射B型肝炎疫苗,並且e 抗原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亦能加上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則這些新生兒將來成為帶原者的機會則降至10%左右,而這些佔10%成為帶原者的新生兒,可能是在母親懷孕時,已在子宮內造成感染。因此,新生兒在出生時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是阻斷B型肝炎病毒傳染的唯一可行之辦法。

29‧問:何謂B型肝炎病毒之「水平感染」?

答:何謂「水平感染」,是指家庭內之夫妻或兄弟姐妹、男女朋友、親密的同事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群,經由這種親密相處之途徑而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除外,個體會經由輸血或注射以及共同使用盥洗器具、牙刷、毛巾,或者醫療器材的污染,而使B型肝炎病毒經由受傷的皮膚或粘膜而傳播至他人體內,這種現象便稱之為「水平感染」。

30‧問:母親本身已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新生兒是否還需要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

答:母親的表面抗體雖然會傳給新生兒,但此抗體經過半年後就會消失,使得新生兒失去對B型肝炎病毒之抵抗力;而台灣是B型肝炎病毒盛行區,B型肝炎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因此,失力母親傳給他的抗體後,對於病原體的侵襲,雖免無法及時能夠產生相對應的抗體。況且個體年齡越小,假若越早接觸到B型肝炎病毒則其成為帶原者的機會也就越大。台灣地區,從民國七十三年七月開始全面性推廣新生兒的B型肝炎疫苗注射,現已推廣至某些未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成人群;希望能經由B型肝炎疫苗注射來降低國人之帶原率。

31‧問:GOT及GPT從1000多單位降至700~800單位,此時病毒的傳染力是否也降低?

答:GOT及GPT值之代表一時性肝細胞破壞的程度,它的高低並不表示個體內之病毒繁殖殖力及感染力隨之降低。因此,不能以GOT及GPT來表示病毒之傳染力之高低。

32‧問:「慢性B型肝炎」演變成「肝硬化症」的機率有多少?

答: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大約有10%之個體會變成慢性B型肝炎。而所謂的慢性肝炎,在臨床或病理學中可歸納為三大類:慢性持續性肝炎(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 )、慢性活動性肝炎(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以及慢性小葉性肝炎 (chronic lobular hepatitis ) ,代表著不同程度之肝細胞破壞現象。根據臨床追蹤觀察,大約有10~30%的慢性肝炎會演變成「肝硬化病」。其中亦有學者認為「慢性活動性肝炎」較其他慢性肝炎易演變成「肝硬化症」;亦有學者研究觀察,每年大約有6%肝硬化症轉變成肝細胞癌。

33‧問:何謂「猛暴性肝炎」?

答:所謂「猛暴性肝炎」,是指肝細胞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大量壞死的現象。由於新生的肝細胞無法來得及增加,而使得肝細胞機能發生嚴重衰竭以及肝機能完全喪失之現象。罹患個體可能產生黃疸、腹水、血液凝固障礙,甚至意識障礙,而導致死亡;其死亡率高達90%,但近年來由於治療方法有所改進,早期治療之個案其死亡率降低。

34‧問:何謂「C型肝炎」?

答:談到「C型肝炎」,我們應先談一談「非A非B型肝炎」。所謂「非A非B型肝炎」,是指一些肝炎已經排除可能由A型肝炎病毒、B型肝炎病毒、D型肝炎病毒、EB病毒、巨細胞肝炎病毒,以及所有可能會使肝細胞受傷的因素,如藥物、酒精等所引起的肝炎,便稱之為「非A非B型肝炎」;在以往又互稱之為「輸血後肝炎」。因為某些個體在接受輸血後,仍然會得到肝炎,雖然供血者已排除是B型肝炎帶原者,由於「輸血後肝炎」其潛伏期有長短不一的現象。因此,學者認為引起輸血後肝炎的原因可能在兩種以上。而C型肝炎病毒,就是占了非A非B型肝炎絕大部份的原因之一。

35‧問:雖然個體已經具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但GOT及GPT仍在異常範圍內起伏,是否表示再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

答:即然個體已具有B型表面抗體,就表示個體對於B型肝炎病毒有保護性的免役力,不會因而罹患B型肝炎病毒。而個體肝機能持續異常,是否應該進一步探討其他潛在的原因。

36‧問:「B型肝炎帶原者」是否即指「慢性B型肝炎罹患者」?

答:所謂「B型肝炎帶原者」是指個體血液中存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而不論個體之肝機能是否正常與否,皆稱之。而「慢性B型肝炎」是指個體本身是帶原者,而其肝機能有異常之現象長達六個月以上而稱之。

37‧問:父親為帶原者,母親所生下的子女是否亦會成為帶原者?

答:父親為帶原者,假若母親未曾感染後B型肝炎病毒,母親會有極大的機會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對於共同生活的子女亦會經由「水平感染」的方式,把B型肝炎病毒傳播給子女。

38‧問:有人說:一旦成為帶原者,無任何藥物可治癒?但能否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以產生抗體?

答:以目前醫學的水準,尚未能發現能夠直接對抗B型肝炎病毒的特殊藥物。雖然,目前臨床學家所熱衷使用的「干擾素」,還在臨床研究觀察階段。由於干擾素價錢昂貴,對於治療者服用之長期療效結果,並沒有明確的認定。因此,僅使用於某些特定的「B型肝炎帶原者」。因此,大部份之B型肝炎帶原者或慢性肝炎病患只能接受症狀治療。所謂B型肝炎疫苗是由健康無症狀之帶原者的血清,經過嚴講的物理性及化學性滅菌步驟而提煉出純化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而帶原者本身因為免疫系統之缺陷而無法產生相對應的抗體。因此,即使接受外來的疫苗注射,當然也無法再刺激抗體的產生。

39‧問:肝機能檢查正常,是否就表示沒有肝炎?

答:肝機能檢查僅是篩檢出肝炎之其中一種工具。而肝機能正常並非即代表肝臟沒有病變。而其他如超音波檢查以及血清免疫學檢查,亦會找出某些病因的肝炎或肝疾病。

40‧問:肝炎病患應該在多久時間內需要複查?

答:在慢性肝炎之肝機能檢查中之GOT及GPT在接近正常上限範圍內起伏不太時,僅需要一個月檢查一次,肝硬化症則三個月檢查一次。在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之惡化期時,每一星期抽血檢查生化一次;俟肝機能恢復至正常上限左右;才改為兩個星期至一個月左右抽血檢查一次。至於,健康帶原者則建議每三至六個月檢查一次肝機能。其中包括甲型胎兒蛋白或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以篩檢出肝實質之病變。

41‧問:我是一個肝病病患,時常覺得身體會發熱,是否就是民間習俗所稱的「肝火上升」?

答:在中醫診療中,假若懷疑患有肝疾病時,便告知有「肝火旺盛」。事實上,病人在臨床上或許感覺到身體發熱、全身倦怠、嗜睡以及心情不穩定。而這些自覺的症狀,在西醫的眼光中,可能是由於肝機能的損傷而使得某些代謝產生,如氨、膽紅素等蓄積在血液中而刺激大腦皮質引起不正常之反應,甚至引起神智上不正常的自覺症狀。

42‧問:如果肝機能檢查中GOT及GPT持續偏高,並且HBs Ag呈陽性反應,除了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外;是否仍須做核子醫學檢查或電腦斷層檢查,在臨床上有何特殊的意義?

答:因為B型肝炎帶原者較其他正常人容易導致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事實上,根據臨床流行病學的觀察,發現帶原者將來罹患肝細胞癌的機會比非常帶原者超出220~300倍。因此,對於肝細胞癌高危險群的帶原者,不僅應定期追蹤檢查肝機能,以期能夠了解病患所罹患肝炎是處於何種病程與病情。再者,檢查胎兒蛋白及超音波掃描,無非是為了篩檢出能以外科手術切除的早期小型肝細胞癌;由於超音波掃描操作容易,不具侵襲性且又不會造成病患之痛苦。因此,病患也樂於接受。至於,核子醫學檢查或是電腦斷層檢查比較具有危險性,且費用昂貴,不便做為第一線的篩檢工具。除外,超音波掃描發現有不正常的結果,可能才借助上述兩種檢查,以確定診斷。

43‧問:聽說肝炎病患需要攝取「高蛋白」食物。但是,我在住院期間一直都吃「低蛋白」食物。請問何時才何以進食「高蛋白」食物呢?

答:事實上,適當的飲食調適在罹患肝疾病的病患之疾病恢復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大部份的食物或藥物,在代謝後所產生的代謝物都需要經過肝臟來做進一步的處理。由於,肝炎的病患之肝細胞已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傷,對於正常工作的運轉,難免有不等程度的缺陷;因此,在急性肝炎之早期,慢性肝炎之急性發作期以及肝硬化的失償期,建議病患飲用比正常人較低的「低蛋白飲食」。以免加重肝臟工作之負擔,等到肝機能損傷的現象降低,而慢慢恢復時,才漸漸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此外,在肝疾病的恢復期或穩定期,仍要注重的是飲食的均衡,並非一時地需要高蛋白飲食。因為,過多的蛋白質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會增加肝臟本身工作的負擔。對疾病本身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加重病情的嚴重性。因此,病人在食物選擇方面,應該採取均衡而不偏食的態度;再者,攝取太多的熱量食物使得身體體重增加,某些人更會形成脂肪肝,反而加重原有肝病的傷害。

44‧問:聽人家說,飲用「甘蔗汁」能夠治癒「肝炎」?

答:事實上,這是以訛傳訛之錯誤觀念。首先,我們需知食物的三大要素,包括有澱粉、脂肪及蛋白質,這些是我們日常基礎新陳代謝所需要的原料。由於「肝炎」本身需要補充更多的原料來促進肝細胞再生及修復。而一般人認為糖類等飲食是最容易吸收的。因此,有人則會誤解服用大量甘蔗汁能促進肝細胞之修補並且能夠維持體內的代謝功能。事實上,因為如此而使肝病的病患無形中大量的攝取糖份,而造成食物之不均衡;甚至大量糖份吸收亦會在肝臟內轉變成三酸甘油脂,而沈積在肝細胞內,形成所謂的「脂肪肝」,使得肝機能受到加成之破壞,則更得不償失。因此,在此更強調肝炎病患,只需要有均衡飲食的觀念,而儘可能攝取新鮮的食物。但在肝病的惡化期或末期,食物的選擇可能需要偏重於澱粉類,而減少蛋白質之攝取,以免因而導致肝性腦病變而發生神智上之障礙。

45‧問:罹患肝病是否要需要臥床休息?

答:事實上,罹患任何疾病,工作及休息的調適是很重要的。況且,罹患肝炎的某些病患可能有不等程度的自覺症狀,包括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嗜睡、關節及肌肉酸痛等非特異性的症狀。因此,也使得病人因而認為需要充分的休息,才會使病情穩定。此外,人體因活動而使能量消耗產生一些無用的代謝物;而這些代謝物更需要肝臟的解毒處理。因此,過度的工作、疲勞,也無形中加重肝臟本身的負擔,而使病情惡化。故此,臥床休息無非是為了減輕肝臟的負擔,進而促進肝細胞的恢復。尤其在早期肝臟嚴重破壞時期,肝細胞更需要大量的養份及充份的營養,來作為恢復的原料;但並非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假若等到症狀已減除,肝機能慢慢恢復正常,此時一般日常生活的活動,可以慢慢增加以不使身體感到倦怠為適可;但長期的臥床休息並不需要,這樣反而無形中造成病患心理上不健康的態度。

46‧問:我是一位醫護人員,在為病患注射時,不慎被肝炎病患所使用過的針頭扎到,應該要如何處理?

答:台灣是B型肝炎病毒之高盛行區。在台灣居民帶原者即占了總人口的15~20%。因此,任何在台灣地區居住的居民,都有可能隨時被B型肝炎病毒所侵襲,更何況身為醫護人員接觸B型肝炎的病患之機會比一般人較高。在平時臨床作業上,難免會發生被病患污染的針頭所扎到等情形,或者在處理病患的體液時,不慎污染到自己手上的傷口。如此一來,便有可能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之虞;遇到這種情形,有人因而會感到驚慌失措而不知如何處理是好。在此建議每位醫護人員,在投入這種行業之前,不妨先抽取自己的血清檢查B型肝炎血清標記,以了解自己是否為帶原者;又是否已具有B型肝炎抗體,更甚至於知道自己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假若,自己已有抗體,則不需要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假若,自己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則自己的命運則操縱在病患身上。假若,病患為B型肝炎帶原者,則自己有可能感染到B型肝炎,則需要立即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但假若,病患已有B型肝炎抗體,則更不需要過度緊張,因為病患本身體內不具有B型肝炎病毒,又何來感染呢?

47‧問:「慢性肝炎」有痊癒之希望嗎?

答:在台灣地區,大部份的慢性肝炎是屬於具有傳染性的病毒性肝炎。而其中B型肝炎就占了其中的70~80%。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種進行性破壞的疾病,有的病患因而轉變成「肝硬化症」甚至某些個體會因為「肝癌」而死亡。因此,一旦罹患慢性肝炎,無形中在病人的心理上會照成莫大的壓力。至於罹患慢性肝炎的病患,肝機能變化起伏很大,有些人會發生所謂的「急性惡化」現象,甚而導致「肝衰竭」。但事實上,亦有某些病患終其一生肝機能無法回復在正常範圍之內,但是肝臟本身傷害的程度很少,幾乎就像正常人一樣。雖然有人自覺得了慢性肝炎就好像得了絕症一樣。因為在長期臨床的追蹤中,肝機能無法恢復正常,但事實上,大部份的慢性肝炎病患,在適當的生活調適以及定期專科醫生的診治當中,都能夠使得病情穩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4344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